close

p 理財投資

Michael Moritz是美國風險投資家,著名的風投公司Sequoia Capital(紅杉資本)的合夥人, 他於1986年加盟矽谷最著名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並在投資領域成就卓著:他在雅虎投資400萬美元,取得約40億美元回報,在谷歌投資1250萬美元,獲利約50億美元。有人描述他是千億美金公司的獵手,下面的內容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Michael Moritz 給創業者的建議:

第一,你要創造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Google的口號是Act differently,蘋果公司的口號叫Think Different,這是極富智慧的總結。

第二,創業的核心問題是你能為你的客戶做什麼。你的產品能為客戶提供什麼?這是最重要的問題。

第三,不要好高騖遠。如果你正在開創一家公司,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保今天能生存下來,然後生存一個月,接下來一個季度,然後全年,然後擔心來年的事情。

第四,你要注重細節,這是所有成功者的特質。許多成功的創業者,都對各自行業的技術和生意具有巨大的興趣和深刻的理解,他們往往都是沉浸在這個領域的細節之中的人。對於那些只想“撈一把”的人,細節看起來太瑣碎了,很難令他們產生興趣,或者感到興奮。

第五,如果你的公司不能產生利潤,就不要去借錢。過去,太多的企業採用投資驅動的模式,借錢運作,賺取差價,比如那些槓桿收購。它們只有盡可能多地借錢,才能賺到更多的錢。這種方式最終必然會發生崩潰。

第六,你要保持熱情。創業將是一次困難的歷險,所以最好是你自己真的想去做它。但是也不要頭腦發熱,衝動行事,那很危險。

以下為Q&A

Q=環球企業家
A=Michael Moritz(紅杉資本合夥人)

Q1:你是怎麼分辨只想暴富的人和真正希望創業的人的?
A:前者往往缺乏深度。希望暴富者往往是那些浮於表面的人,那些對深入了解事物缺乏巨大興趣的人,那些只有太多淺層知識的人,這就是問題所在。我們有過很多投資科技公司的經歷,特別是那些對他們的技術和生意有著非常非常深刻理解的人們。實際上,不論是你投資一家科技公司,或是餐館,或消費者服務公司,在所有行業裡我們傾慕有加的創業者,都是沉浸在各自領域的細節之中的人。
Q2:這是你在谷歌、YouTube的創始人他們身上發現的嗎?

A:我認為這是所有成功者的特質。我們也有在中國的投資案例作為佐證,我認為這是世界通行的成功企業家的品質,無關於他使用什麼語言,生活在哪個國家,他們都會試圖弄清一個具體領域中數目繁複的、比其他人所能想像的多得多的細節問題,尤其對於初創公司,有時那些細節看起來太瑣碎了。細節很難令大多數人產生興趣,甚至會被認為是邊緣的、不熱門的、從未聽說過的話題,但這令他們興奮。

Q3:當你會見一名創業者時,在你觀察他時,你會問自己些什麼?

A:判斷一個人是很難的。你只能揣度他是哪類人?他究竟懂什麼?他真正擅長的是什麼?他不擅長的又是什麼?跟他緊密合作5到7年究竟會怎樣?有可能會遇到什麼問題?他作為管理者素質如何?他在招聘方面會表現的如何?他是否擅長表述自己的觀點?他會怎麼與人溝通?他是否有非常清晰的目標感?他能否確立正確的榜樣?你所要回答的,是與一個人共同生活幾年會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

Q4:在接觸一家創業公司時,你會如何觀察它?

A:每家公司都各有不同。但如果你的是一家初創公司,而你又是頭一次、剛剛開始這樣一場旅途,而我們已經做了很多年的投資,見識過很多的航行,甄別過一些好船,一些壞船,那我們是能提供兩方面的建議的。第一,如果避開大海上的暗礁;第二,如何能你的公司跑得盡可能的快。我會觀察、思考:我們如何來幫你招募技術團隊?如何將這家公司介紹給顧客?如何幫助你融資?如何處理競爭中的種種問題?如何為公司尋找明確的定位?如何解決供應鏈問題? ……所有這些事是在頭一年或者18個月裡顯得尤為重要。

Q5:提到創業公司的性格,或者DNA,我想起你曾說:一家公司的DNA在創建之初的形成是12個月或者6個月是嗎?

A:我想要更短,在非常非常初期。如果你是家技術型公司,我想你最初雇來的3、4名工程師決定了這家公司是怎樣的公司。如果你雇了最傑出的人,他們也會雇來傑出的員工。如果你僱的人平庸,那一切都來不及了。我想最初的30天、60天、90天,一切事情就都明了了。思科能夠很早就蓬勃發展,Google能夠很早就蓬勃發展,都因為創始人能夠雇來最優秀的員工,而不是只去找自己的朋友。

Q6:為什麼是早期聘用的員工,而不是創始人自己決定了一家公司是否能有大發展?

A:你知道,對於一家小公司而言,如果你僱錯了人管理銷售,僱錯了人管理產品開發,而你的最接近的競爭對手選對了人,只是在這麼兩件事間,你就處在了一個被動的位置,因為你會不自覺地落後。看上去,你聘用了錯誤的負責銷售的副總,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這就意味著,你的對手可能請到正確的人,你的對手可能得到客戶,你的對手就有了廣告收入,你的對手就比你先贏利,你的對手就比你更有資本擴張……一下子,一件小錯誤就被無限放大了。所以我們必須把正確的聲音帶給每個人。

Q7:公司各有不同,偉大的公司則有他們自己獨一無二的生意之道,有其自己的印記和標識。 ”那你怎麼從不同印記的公司身上找到他們的價值?

A: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技術不同的公司們,優點也不一樣。但每家公司還都會有此前的公司們的細胞,而我們選擇的,是那些在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裡,有著獨特判斷力的創業者。比如蘋果電腦的喬布斯,他在“個人電腦市場將有多大”這個問題上,有著了不起的洞見。但我不認為這是從他創辦公司第一天就想明白的,但他能夠非常快地認識到市場的潛力。思科的創始人桑迪·勒納,他非常準確地判斷了網絡市場會有多大。還有Google的拉里和謝爾蓋,他們肯定比我更早認識到組織信息是個多大的機會。但我也得說,這3家公司的3組創始人太不一般了,可能過去30年裡,你只能數出10組創始人能像他們一樣正確認識一些獨特的機會。在美國,人們常用Visionary(富有遠見者)這個詞,但就我們所知,富有遠見者非常非常非常少,這是一個被用濫了的詞。紅杉很幸運,遇到了一些配得上這個詞的極少的幾個人。

 Q8:在Google之後,你又投資於一大批技術各不相同的創業公司,比如天氣預報網站Weatherbug,比如手機遊戲公司Digital Chocolate,甚至一次性相機公司Pure Digital。它們能成為下一個Google嗎?

A:對於一家小公司來說,成為下一個Google的唯一方式是不打廣告,努力提供用戶需要的有價值的產品,你要能夠說服用戶,從你這裡得到的服務比他們從任何其他地方得到的服務都好。否則人們沒有理由用你。

Q9:今天的創業者們可以從當年谷歌身上學到什麼?

A:我認為是“要做與眾不同之事”(Act differently)。蘋果公司的口號叫Think Different,這是極富智慧的總結。

Q10:讓我覺得你跟很多投資者甚至創業者有所不同,你關注的是任何領域任何公司都需要考慮的樸素問題。但通常人們很喜歡談論那些時髦詞彙(buzzword),比如雲計算等不是嗎

A:我同意你對於時髦詞彙的意見,時髦話往往是危險的。在思考是否進行一項投資的時候,人們可以討論它們,但是真正有意義的是把問題集中於產品能提供什麼?能夠為顧客做什麼?這是最重要的問題。創業不是找到一個適合你的時髦詞彙,創業的核心問題還是你能為你的客戶做什麼。

Q11:但無論如何,成為你這樣的風險投資者,似乎必須對科技發展的趨勢非常敏感。能夠判斷出下一個崛起的重要趨勢,並從中找到你所說的最好的創業者是必需具備的嗎?

A:或者你只是能搞懂為什麼一個新技術或新產品能對客戶提供一些獨特的價值。一名投資者其實很難成為很多很多領域的專家,所​​以你真正需要的是對生意有整體的理解。其實在企業初創的時候,判斷錯誤是很正常的。你在做的是沒人做過的事,是在一個前人從未涉足的新疆域冒險,未來的路並未被清晰標註出,也沒有嚮導帶路。你不能獲得所有的信息。所以你想看到未來並不可能,看到前方的里程碑也很困難。

Q12:創業者們是否需要為自己的旅途設立很多目標?

A:我喜歡一步一個腳印。我認為為太遙遠的將來設立太多目標是一件危險的事情,你可能永遠也達不到。如果你正在開創一家公司,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確保今天能生存下來,然後生存一個月,接下來一個季度,然後全年,然後擔心來年的事情,這就是一步一步的在每個階段努力。就像登山,你知道最高點、峰頂在前面,這很好,但是首先你必須擁有自己的營地。

Q13:你怎麼看互聯網這個產業的未來?

A:在互聯網上當然有巨大的機會,只是它們大多被既有的網絡公司所佔據著,你別未做準備就和它們競爭。不管是什麼類型的生意,我覺得重要的是你要表現出能夠為顧客做一些特別的價值,使他們感覺到獨特、感覺到更好的服務。

Q14:你做過記者,也投資於Sugra Inc.和HealthCentral這兩家媒體公司。現在可能是全球媒體產業最動蕩的時期,你如何看待媒體行業?

A:我不認為有好做的生意。如果你回到60年之前,你在60年前的報業工作,你也是有很多競爭對手的。當時的晚報們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威脅,許多老牌的晚報都因為電視的誕生而倒閉。像《生活》雜誌或《圖片郵報》之類的畫報,也因為廣播、報紙和電視的發展而被時代遺棄。所以我認為那些不能很快適應時代變化的媒體的處境將會變得艱難,這一點毫無疑問。作為一個報紙的出版者已經不再像40年前那麼有趣了。但那些與時俱進的媒體公司們總有生機。看看迪斯尼是怎樣不停進化的。

那些在歐美掌管媒體公司的人,的確會遇到挑戰時刻,但我對媒體行業、娛樂行業、信息傳播行業的未來仍然非常樂觀。現在我們有互聯網,或許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手機,因此未來的市場將遠遠超過今天的。你可以討論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但僅從做生意角度,想想全世界的數十億人們因為一台移動終端,而能娛樂自己、消遣時光、獲取訊息。人們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閱讀、聽音樂、收看視頻、玩遊戲,這是怎樣的一個變化啊!再一次,我不是在說這對於人類社會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但是,以音樂公司為例,的確它們正在因為艱難的市場環境而虧損。可是,40年前經營唱片公司的人所有能做的就是將音樂賣給那些擁有留聲機的人,現在,你可以向數十億擁有手機的人銷售音樂,所以,停止抱怨吧,適應這變化。

本文轉自環球企業家雜誌記者張亮陳偉
文字編輯:張馨 朱婷

arrow
arrow

    美國yoyo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