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加大張復倫 找出大腦處理語言的關鍵
by 記者陳巧倫/舊金山報導 03.01.14 -
舊金山加大腦科學研究首席專家張復倫(Edward Chang)和研究團隊在1月中公布最新研究成果,解釋人類大腦如何將接收來的複雜的、無意義的聲音,轉化為語言的過程。這項研究在網路上公布後,已獲得包括舊金山紀事報等主流媒體廣泛報導。
舊金山加大腦神經外科副教授、舊金山加大和柏克萊加大神經工程中心共同指導主任張復倫表示,當人類聽到聲音或語言時,大腦其實是透過特殊的神經元檢測系統,在過濾、組織這些資訊。在研究過程中,團隊人員可以清楚看到這些神經對話語的明顯反應,是相當有意思的事情。
研究團隊中包含來自柏克萊加大的語言學家,他們針對6位接受癲癇治療的病患進行研究。張復倫將<電極>安裝到病患的大腦表面,並讓這些患者聆聽400種不同聲音講出的500個英語單詞,發現大腦可以迅速且精確地辨識出這些聲音。
人類大腦中心部分,有一塊被稱為「韋尼克區」(Wernicke's Area),主要的功能是用來理解單詞的意義,為人類大腦處理語言的關鍵角色。
研究中發現,大腦將語音分別送入該區的大群組神經元中,而其中小部分神經元對特殊聲音,如特定母音或子音產生活動反應。大腦以人類嘴巴發音的方式,為聲音組織歸類,像是語言學家稱為「摩擦音」(Fricatives)的S和Z被大腦歸為一類,而P和B這種「爆破音」(Plosives)則為一類。研究學者便能針對這些神經元反應,進行大腦定位。
這項研究對大腦「功能性組織」提出新的見解,解釋了當大量訊息進入大腦時,大腦如何收集、分類並分析處理資訊。尤其是接收語言方面,大腦必須立即在數秒內分辨有意義或無意義的訊息,並將收集來的重要資訊轉化為熟悉的單字或句子,而人類在聆聽時,並不需要特別有意識地來處理,一切都是自然反應。
張復倫認為這項研究在未來,很有機會協助醫生和語言學家了解語言和閱讀障礙,甚至可能用來協助人類學習第二語言。他希望透過更完整的研究,可以知道語言在大腦的建構模式,認識人類學習能力,也就能解釋為何會出現障礙或錯誤。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