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牙醫發現他的病人

有許多患者的舌頭會相當不安份地亂動,甚至當我口鏡一壓口腔深部時,就會感到噁心想吐。
這些舌根敏感或舌頭不安的患者, 臨床調查,都不例外地有一個共同問題:筋骨容易感到僵硬、酸痛。
yoyo摘錄部分文章--僅供參考
原文網址--

解除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用咬的! @ 無恙Wellness :: 痞客邦 ...

naturedent.pixnet.net/blog/.../261454513-解除肌膜疼痛症候群,咬的...

「解除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用咬的!」的圖片搜尋結果

舌頭反映了你全身肌筋膜的狀態
筋骨問題為什麼與舌頭有關係?這得從全身肌筋膜系統談起。
我們的身體有三大全身性的系統,除了神經系統與循環系統外,另一個遍佈全身的生理網絡,就是肌筋膜系統。


肌筋膜系統:三大全身性系統之一,將全身黏著、維繫在一塊
肌筋膜長得什麼樣?
當你買肉時,你仔細看一下肉之間有很多非常纖細、成透明狀的纖維,甚至會看到肌肉外有一層像保鮮膜但非常薄的透明膜,這些透明如網狀的結締組織,就是肌筋膜。
它覆蓋全身形成一個立體網絡,包圍每一處肌肉、骨骼、神經、血管、器官直到細胞層面。如果不是肌筋膜如黏膠、束帶般的連結功能,我們的肌肉、細胞與組織就會散開攤掉不成一束,肌肉與器官也合不在一起,整個身軀無法塑成一體。


老鼠肌筋膜:乳白偏透明的結締組織,如保鮮膜般包覆全身


人體足踝處的肌筋膜
作為全身最靈活的肌肉器官,舌頭與頭、頸部的肌筋膜錯綜複雜地交纏在一起。
當全身肌筋膜失衡,或其中一個部位產生阻滯時,身體就會以不安份的擾動、收縮、抽筋與疼痛表現出來。舌頭就是一個反映此變化的出口之一。
可以說,舌頭的穩定程度反映了全身肌筋膜的平衡與疏通狀態。如果舌頭很敏感、緊繃甚至難以控制,你的肌筋膜系統可能已經張力失衡、沉滯不通。
此在生理上的具體表現,就是全身各部位都可能發生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包括顏面、頭、肩、胛、腰、背、四肢等部位的痠麻疼痛、緊繃僵硬,或是異位隆起,身體不同部位會有激點痛並可能發散、轉移。常見的症狀如落枕、五十肩、晨僵症、肌腱炎、手麻、板機指、膏肓痛、坐骨神經痛、腰背酸痛、足底筋膜炎等。
要如何治療這些惱人的疼痛症狀?大部份人都採取由體外而內的方式,包括物理治療、整脊、推拿、按摩、針灸、熱電療等。
但其實,治療肌筋膜疼痛跟呼吸一樣,可以靠自己不用依賴外力,而且同樣能從口腔著手。
刺激局部,就能傳遞整體
一直以來,西方主流醫學對肌筋膜的瞭解,僅止於它連結人體組織的功能。
但自1990年代起,不少中外學者陸續發現到,肌筋膜所形成的網絡,與中國傳統醫學的「經絡」相當重疊。
此不僅為中醫經絡找到了人體解剖實質上的物理基礎,也發現西醫肌筋膜系統扮演極度不可或缺的角色:傳遞全身整體的能量反應,重整與影響周圍組織的生長和分化。
就生物基礎來看,筋膜網的主要成份,是一種連續但高度多樣化的凝膠。
肌筋膜:將全身細胞連繫在一起
它從細胞內基質一直延伸出來,一方面將眾多細胞聚集起來,串聯所有相連的細胞,另方面建構出一個分享與溝通的網絡,幫助身體各組織細胞間進行交互作用,交換各式各樣維持生命所需的物質。作一個簡單的譬喻,如果人體是間裝設有水電管路的房子,血液循環系統是人體的水線路,而肌筋膜系統就是電線路。
肌筋膜這個電路系統有三大特點:
敏感:人體內任何壓力或張力的變化,都會讓肌筋膜產生生物電訊息。
也就是說,你的每一個舉手投足間,不管是有感或無感,只要細胞外任何組織被壓縮或伸長,就算再微弱細小的變化,就會產生電。
通體:任一部位所發出的生物電,都會沿著肌筋膜的纖維網絡,傳遍全身。
因此,人體任一部份有力學變化時,整個身體都會有所反應。
這就像吊床某個角落如果被拉扯,整個吊床都會晃動的情況一樣。
只是,肌筋膜這種生物電的傳播動作,並不會被身體覺察到,也很難被直接檢測出來,也因此我們才會一直以來都忽略肌筋膜這種傳遞作用。
迅速:肌筋膜系統傳遞訊息的速度,比神經系統快上三倍。肌筋膜系統這種立即傳遞的機制,可從一些日常實例來看。譬如赤腳走路,我們的腳底總是可以快大腦神經一步,感覺到地板的任何振動與變化。這也是為什麼每當你被針灸或推拿時,你的身體總是馬上就有反應。
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瞭解到肌筋膜掌控了人體內的力學變化,它不僅牽一髮就能動全身,而且感應程度與反應速度,都超乎我們想像。近年有一個著名的實驗,顯示只要對肌筋膜有刺激,不管刺激的位置在哪裡,就會使身體產生反應。
真針灸與假針灸的實驗
2007年,德國雷根斯堡骨科學系教授麥可 • 哈克進行一個針灸實驗。
1 這個實驗針對1162名有慢性腰痛的患者(腰痛症狀平均長達8年),測試針灸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效。
這實驗將患者分為三組,分別為真針灸、假針灸(把針扎進皮膚,但只是過皮,沒扎在穴位上,也沒有用手去推或轉動),以及傳統療法(透過藥物、物理治療或運動等)。
經過六個月的治療,真針灸組覺得腰痛有改善的比例為47.6%,假針灸組有44.2%,傳統療法組則為27.4%。就實驗結果來看,相較於傳統療法,針灸確實有效。
但由於真針灸與假針灸之間差異過小,在統計上並未構成意義,因此兩者其實沒有差別。
此實驗說明一件事:過去以為針灸必須要扎在穴位上才有效,但實際上穴位並非重點,而是「刺激」這件事。
由於肌筋膜包圍體內任一部位且環遍全身,因此只要刺激到肌筋膜,不管那個刺激點是不是在所謂的穴位上,肌筋膜就會將該「刺激」迅速地傳導到身體其他部位

「無恙牙套」的圖片搜尋結果

靠咬力疏通全身肌筋膜

如果肌筋膜系統是這種整體性的運作原理,而不用特地去對應到每一條筋膜或每一個節點,那麼,我們是不是能找到一個容易施加刺激的部位,來調整全身肌筋膜的平衡狀態,讓阻滯之處可以因為刺激的傳導而被疏通?
我認為,人體內一個絕佳的施力處,就是下顎。
下顎之於全身肌筋膜的關鍵性在於,它不但是身體中心軸線的重心,也是前線與背部筋膜的接合點。
換句話說,下顎不僅決定著頭部與軀幹的平衡度,更能掌控前後左右線路的筋膜。就如同操控木偶肢體動作的總控制軸,各方線路都匯聚在下顎,使得下顎成為影響整體肌筋膜平衡的軸點。
下顎是全身筋膜連動的接合點
除了位處關鍵外,下顎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動作,就是「咬」。
「咬」這個動作的特殊性在於,它力道特別大,動作很頻仍,且可自主控制。
首先以力道來說,在前章討論夜間磨牙與咬力過強時曾提到,我們咀嚼肌的咬力,力量高可達百斤。
相較於針灸或按摩的力道,咬力所產生的刺激,會比其他從體外施加的刺激來得更強烈、直接。
其次,我們每天咀嚼的頻率相當高,除了吃東西外,我們每天也會不自覺地咬,尤其是睡覺放鬆控制時。
整天累積下來,我們每天「咬」的次數可達上千次。
相較於一些物理治療有限的刺激頻率,「咬」能產生的刺激效應會來得更高。
更方便的是,咬這個動作自己操作就可以,任何時間、不分場所,只要你一想到就可以「咬」。
因此,有別於針灸、推拿從體外施與刺激,口腔咬力是從體內利用咀嚼肌影響全身肌筋膜力量相對較大、最頻仍且可自主控制的施力處。
這種不假其他針灸師、推拿師或場合設備就可進行的「體內按摩」,讓每個人都可以靠自己調整全身的肌筋膜。
透過上述對肌筋膜系統運作機制的解釋,以及下顎「咬力」如何成為絕佳的疏通方式,你可能還是會半信半疑,光是透過「咬」,就能改善全身肌筋膜的疼痛症狀,甚至是治療師與藥物都束手無策的慢性肌筋膜疼痛嗎?
在日本,就有牙醫師早在15年前就推行這種治療方式,其臨床實例更累積接近六千個。這些痊癒的事實,讓我們不得不相信靠「咬」調整肌筋膜的成效,是確實存在的。
日本醫師的咬合調整治療
最初吸引我關注到咬力可以調整肌筋膜的起源,是兩位日本牙醫師的著作。
一本是村津和正的《牙齒決定健康》,另本是笠茂享久的《健不健康?看牙齒就知道》。
這兩位牙醫師都強調牙齒咬合對全身肌筋膜的影響性,包括身體姿勢是否平衡,以及全身各部位肌肉筋骨是否緊繃疼痛。
儘管兩位牙醫師提出的學理解釋不同,但他們都透過調整咬合的作法:將上下牙齒咬合處增高,改變牙齒的高度與上下牙齒的接觸面,以此改善了許多患者的肌筋膜疼痛的問題,包括:頭、顳顎關節、頸、肩、腰、背、脊椎、股關節、膝蓋、手臂、腳踝、足底等部位的僵硬、痙攣、痲痹、疼痛等症狀。
令我好奇的是,雖然個案症狀改善的實例歷歷在目,但關於要怎麼做:什麼樣的咬合要調整?咬合要調整何處?要調到什麼程度?等這些關鍵治療措施,兩位醫師在書中都未明說。
不過,村津醫師倒是留下了三個耐人尋思的線索,他提到:
就算是經過牙齒矯正的人,咬合相當完美,也會有身體架構失衡、肌筋膜疼痛的問題,而需要調整咬合。
調整咬合得每個月調一次,情況嚴重者調整的次數會較多,調整期間得長達好幾年。
沒有既定的調整標準,得視每人的症狀逐步微調。
根據這三條線索,我不斷思索著:為什麼不維持理想咬合位置而要改變它?
為什麼調整咬合要持續地、每隔一段時間就調?為什麼牙齒咬合面增高就能產生效果?答案,就內含在肌筋膜系統的運作機制裡。
如果你對前述肌筋膜生理原理還有點印象的話,你應該記得肌筋膜有一個「敏感」的特性: 只要我們體內組織有任何壓力或張力的變化,都會讓肌筋膜產生生物電訊息。
調整咬合這件事,就是藉由改變下顎部位的壓力,讓肌筋膜產生生物電。
由於下顎位處各路肌筋膜的接合處,因此從這個部位發電,可說是讓整體最直接且快速通電的方案。
再者,咬合之所以要時常調整的道理,其實就如同你定期去做針灸或推拿一樣,需要經常讓肌筋膜被刺激一下,好維持肌筋膜系統的通暢度。
最後,調整咬合為何沒有標準,是因為它不需要限定標準:只要有壓力的變化就有作用。
村津醫師之所以需要不斷微調咬合,是因為他每次微調都是固定式的,也就是像補牙般將牙齒補高。時間一長,當身體變得習慣牙齒補高部位的壓力後,又得繼續補高牙齒,以再次製造壓力產生生物電。因此,調整咬合其實不在於要調到多高此「量」的問題,而主要是為了產生「質」的變化:製造高度差來產生生物電通往全身。
上述這套關於調整咬合的解釋,雖然是我根據肌筋膜系統作用所推得的學理,與村津醫師所提的「齒臟論」
2 理論互不相同,但我卻因此發現,除了調整呼吸之外,人體自癒的第二大祕密:透過口腔調整肌筋膜系統。
下顎不平衡式牙套的刺激效應
在我探究咬力疏通肌筋膜此原理的同時,我也著手實驗此原理的刺激效應。
我研發出一款下顎不平衡式的牙套,將下顎牙套從中間割成左、右兩側。
透過一次只能戴一側牙套,左、右兩邊就會產生咬合的高度差,當咬下單側牙套時,該側就會產生壓力變化而產生生物電,並繞全身一圈傳向未戴牙套的那一側。
簡單來說,這種製造咬合落差的導電原理,就如同電池電流從電位高導向電位低的移動,我們左、右兩側咬合可說是電池的兩極,使生物電因為電位的落差從高側通往低側。
這種配戴的要點在於:
1. 它一次只能戴單側,戴上後隨時想到就咬一下(如同嚼口香糖一樣,但由於口香糖厚度與耐咬度不夠,因此產生的刺激作用不如牙套)
2. 兩側要輪流配戴(不要長期固定只戴一側)。
這種製造咬合落差的作法,對調整咬合的主流觀念來說,可說是一個大忌。
多數的牙醫師都認為,上下牙齒間的咬合必須達到一種平衡狀態,但就我個人對調整咬合所持的觀念,我認為調整的目標不在於追求一種理想的平衡,而在於避免咬力過當對牙周健康造成傷害。
配戴不平衡式牙套的安全性在於,它並不是固定式的,而且可以左、右輪流戴,因此不會造成長期偏側咬合的不良影響。
相對的,如此不平衡式的牙套反而能讓兩側咬合形成一種動態平衡,並藉由左、右側的咬力輪流刺激左、右兩路的肌筋膜,讓全身架構可以因為這種動態的調整,而達到一種活性平衡。
根據我的臨床觀察與學理上肌筋膜的分布路線,我發現左、右兩側牙套的刺激效應,會對角式地作用在右、左兩路肌筋膜。
先前提過,我們下顎剛好位處前、背、左、右路肌筋膜的接合處;換句話說,若以下顎作為一個起點,我們的臉頰、前頸與後脖部位會各拉出左右兩側懸帶,並形成一個上繞頭頂下接足底、左右八字式交叉的全身環繞性迴路。當左側一咬時,左側的嚼肌和下頷肌就會導出生物電,並沿對角線流向右側再繞回來;若咬的是右側時,生物電就會導向左路再繞回來。
這種對角式的刺激效應,也如實反映在我自己的配戴體驗與其他臨床個案身上。
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咬了左側右邊就有反應,咬右側則換左邊有感覺。
但也有些許使用者的體驗並非對角式,而是咬左刺激左、咬右刺激右的對稱式反應。
因此,我向來都會對使用者強調,自己應該根據個人的肌筋膜反應來決定戴左側還是右側,不需拘泥於歸納出來的固有模式。
畢竟,就算找出身體既定的刺激通路,我認為關鍵不是一直去刺激有症狀的單側,而是得透過兩側輪流地交叉刺激,讓全身肌筋膜可以因此不斷微調而逐漸放鬆。
如此達到的動態平衡,才是合乎身體運作法則且能維持長久的自然療法。
據此,我認為下顎不平衡式牙套作為一種刺激全身肌筋膜的輔助用具,將能處理人體內整體壓力和張力分布不均的問題,而非像針灸與推拿僅僅是對付局部的組織疼痛。更有價值的是,你個人就可成為自己的肌筋膜調整師,該咬哪邊治療哪邊,你自己就可判斷作主。
神奇的咬一咬
在我初期實驗下顎不平衡式牙套功效的短短一、兩個月間,我就被自己和周邊十幾個臨床個案的效果震撼到,自己內心驚訝「怎麼可能」之餘,更卯足勁要將這麼有意思的事探個究竟。
我的驚訝包括:怎麼可能這麼快!怎麼可能連這都會好!怎麼可能這樣做就有效!怎麼可能不用再去回診!等等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效果。
然而,就是將這些效果與我所探究得出的學理對照,我才能驗證疏通肌筋膜的原理的確如此,能夠靠咬力快、狠、準地解決許多人束手無策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個案一:肩臂疼痛痠麻
作為下顎不平衡式這種特殊牙套的研發者,我必須把自己當第一位小白鼠實驗。我想不少牙醫師跟我一樣,都為相同的職業病困擾,就是肩膀、手臂特別容易痠疼麻痺,有些人甚至上到頸脊下到坐骨神經都會疼痛。
這是因為牙醫師的工作姿態很不符合人體工學,得長時間維持在上身前弓、肩臂撐開的緊繃狀態所致。由於累積了將近二十年的肩臂壓力,這幾年我肩膀的疼痛越來越劇烈,整條手臂到指尖也經常覺得痠麻。以前一下診時,我都會用舒壓木器自己按壓疼痛的部位,但清楚這不過是緩兵之計。繼續看診後,我的肩臂還是會再次上演復仇記,雙互拉拒永無止盡。
但在探究到肌筋膜系統後,我就期待透過咬力疏通整體肌筋膜的作法,來改善這種長年揮之不去的疼痛。
我疼痛痠麻的部位主要是在右肩臂,所以我就先試驗戴下顎左側牙套。
當我咬上大約十分鐘時,一個特殊的感受發生了!我右臂痠麻的感覺竟然慢慢消退,右肩的痛也比較不那麼劇烈。之後當我再持續咬下去,我右肩臂的症狀就完全消失,沒有什麼不適的感受。這種身體的反應讓我非常震撼!
由於無法避免看診工作姿態的傷害,所以我肩臂還是會偶而疼痛痠麻,但只要我一咬牙套,這種症狀就會改善。
因此,現在我連看診時也會輪流咬著左、右兩側的牙套,我發現這麼做讓我身體的耐受度更高!現在就算我做大組全口假牙這種耗時長的治療,我不僅動作感覺更輕鬆之外,右肩臂也比較不常抗議,不會一下診就讓我覺得右肩臂快癱掉。
在我個人確認下顎不平衡式牙套的作用後,我就開始把我周邊有筋肌膜痠痛症候群的朋友同事找來一起做實驗。
這麼做有兩個很大的好處,一個是因為他們基本上很信任我,所以願意認真幫我做這種不合常理的實驗;另一個是我可以近身了解且經常追蹤到他們的配戴反應,到底有沒有效,前後對照觀察就知道。
個案二:腰椎疼痛
45歲的志成先生是一位國小校長。他體型修長清瘦,但也許就是肌肉量太少使得骨頭承受較大的壓力,再加上校務工作關係總是長坐與久站,造成志成校長長年來便累積出脊椎側彎的問題,而飽受腰椎與腳部緊繃、疼痛之苦。
每次只要一提搬重物,坐、站姿勢不良或維持一段時間沒動,腰椎部位就會像閃到一樣又痠又痛。往往痛到無法忍受時,就得吃止痛藥鎮住疼痛,每個月還得多次去正骨師那邊整脊。
我為志成校長製作下顎牙套的時候,正逢他要在家裡進行一個大工程:自己裁切原木條拼裝木地板。由於過程需要搬移大量木板,有時得不斷站起又蹲下,有時又得長時間蹲著工作,實在很難注意到自己的姿勢對不對。依照這幾年腰痛的狀況,進行這樣的木板工程無疑對腰椎是雪上加霜的負擔。剛好,我認為下顎牙套這個時機能派上用場,因此建議志成校長工作時配戴牙套實驗看看。
沒想到,志成校長開始進行木板工作的隔天,就告訴我下顎牙套在他身上發揮了神奇的作用。本來他很怕自己不耐久蹲,結果當他咬了下顎單側牙套之後,他竟然可以不知不覺地一直蹲著拼裝木板,腰都沒有產生痠痛的感覺。不僅如此,就算那天不斷把木板搬上卸下,或是重複地蹲下起身,身體也比較不容易感到疲勞,不會動不動就得緩一下才能再繼續動作。
我請志成校長再多戴下顎牙套一陣子,觀察一下身體日後的變化。
幾個星期後,他告訴我有時他拼木地板時會忘記戴,但只要他一覺得腰有些不對勁,就會想到把牙套拿起來持續咬上一陣子,結果腰怪怪的感覺很快就會褪去。
整個木地板工程雖然頗耗體力,但只要他記得戴牙套做工,肌肉就比較不容易感到疲勞,腰部相對也輕鬆許多。此外,每當他開長途車路時,因為長時間都無法變動坐姿,怕腰痛會發作,因此開車前就會先戴下顎牙套。
結果整趟車路開下來,他都不覺得腰有什麼彆扭之處,下車時腰也不會痠痛。
就算腰與腳有些許緊繃,但只要回家稍事休息一下,身體很快就恢復。
志成校長告訴我,他很驚訝牙套緩解腰痛的效果,比止痛藥還來得直接、迅速、持久。且自佩戴牙套一、兩個月後,他才驚覺自己已經好一陣子沒去整脊了!對照於之前腰腿部容易緊繃、疼痛、疲勞且需要常去正骨治療的情況,下顎牙套讓志成校長隨時都可透過咬一咬的動作,就快速調整全身肌筋膜的平衡,不僅酸痛的症狀更輕易改善,肌筋膜的耐受度也提高許多。
個案三:肩旋轉肌群肌腱炎
27歲的俊億先生是一位專利師。這幾年由於喜歡打羽毛球,一到假日就會與朋友同事練球或比賽,在長期使用右臂揮拍的運動傷害下,俊億先生右肩關節內側便形成一個痛點,此傷就如同棒球投手常罹患的「投手肩」,即病理上所謂的「肩旋轉肌群肌腱炎」。這個肩痛問題困擾他將近兩年,不管看西醫還是中醫,都只能靠熱敷、電療來緩解右肩疼痛。半年前,俊億先生找到一位知名接骨師進行調整,每週都需要去進行治療,在花費上萬元、進行數次的診治後,肩痛症狀確實逐漸好轉。但只要每次又開始打球舉臂使力時,右肩又會感到相當緊繃,並傳來陣陣的刺痛感。由於好、壞情況總是反反覆覆,要到完全恢復的狀態,看來是相當漫長的一條復健道路。
某次,俊億先生聽取我下顎牙套的研發原理。從他作為專利師的分析立場,他直覺不可能透過單側牙套的咬力就能刺激全身肌筋膜系統,認為牙套分割成兩半的設計有點異想天開,然而學理上聽起來又無明顯邏輯謬誤。由於俊億先生本身也有肌筋膜這方面的問題,因此我請他親自體驗看看,就能證明下顎牙套是否有效。
週四晚上第一天配戴時,俊億先生分別咬了咬下顎左、右兩側牙套,覺得左側牙套讓右肩比較有點感覺,因此便配戴該側牙套睡覺。隔天醒來,他覺得右肩臂有點緊緊的,因此上班時又斷斷續續地咬了一、兩個小時。週五晚,俊億先生與朋友打羽球,他覺得當天的右臂跟之前的狀態有點不一樣,使力起來有點彆扭,但說不上有什麼疼痛的感覺。由於沒有什麼明顯反應,因此俊億先生週五當晚又戴了下顎牙套睡覺,繼續觀察右肩的變化。
週六,俊億先生剛好要參加羽球比賽。熱身時,他發現右肩使力起來特別流暢,怎麼揮、抽、甩拍,右肩都沒有什麼異樣感。整天比賽打下來,他發現右臂不會像以前那麼容易疲勞,肩關節處也沒有冒出刺痛感。訝異之餘,他當晚便打電話向我述說這個情況。因為週日他仍有比賽,為了徹底檢驗牙套的有效程度,我開玩笑地建議他,明日出賽時大力的把右臂「催」下去,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週日,俊億先生說他使出渾身解數,殺球時毫不保留地甩拍。一整天奮力揮擊下來,他感到右肩仍相當靈活,完全沒有任何束縛或疼痛感。這是他這兩年以來,從未有過的特殊感受。
接下來兩、三個月裡,俊億先生不管是上班或晚上睡覺時,都會戴著下顎牙套。
他發現,雖然戴下顎左側牙套對緩解右肩疼痛效果明顯,但若一直咬左側牙套,一陣子後就沒效果了。
他必須戴回右側替換一下,透過左、右輪流咬,恢復肌筋膜系統的動態平衡,避免單側刺激惰性化,如此才能讓「咬」保持活性。
前一陣子,俊億先生又告訴我他一次特殊的體驗。
有一天他出差到外地順道打羽球,當天右肩關節舊傷復發。但因為沒有把牙套帶在身邊,所以隔天起床後,右肩沒辦法順利舉起,隱約不定的酸痛感讓他很不舒服。更負荷的是,他這天又已約練球,在連續兩天的運動後,晚上返家時右肩的疼痛更加劇烈。當晚他就戴上牙套睡覺,醒後他發現,右肩持續兩天的疼痛感不見了!起床活絡一下肩臂後,右手完全沒有異樣感,不像前兩天早上那樣舉起來會卡卡的。根據這三天下顎牙套配戴前後的變化,俊億先生告訴我,他更加確信下顎牙套刺激肌筋膜的作用是有效的!這期間他並沒有接受其他舒緩右肩酸痛的治療,純粹就是只靠「咬」。俊億先生說,若非如此真實的體驗,他都還會覺得這是件天方夜譚的事。
個案四:手肘關節肌肉疼痛、腰痛
51歲的武正先生是位已從業30年的花農,由於習慣性地用右手出力工作,再加上長期需要彎腰採花,此身體壓力便逐漸累積成職業病,不僅前臂肌腱發炎演變成「網球肘」,腰椎也經常酸痛而難以伸直。這10年來,武正先生的網球肘症狀愈發嚴重,有時整條手臂一路麻到手指,有時無力到連拿水杯都會掉,有時甚至連帶右背膏肓部位都會陣陣抽痛。
不僅如此,只要一到冬季,武正先生就會覺得身體肌肉特別緊繃,關節處也特別容易酸痛。這種種症狀,都讓武正先生有時痛到難以入眠。為緩解身體的酸痛感,他長期找針灸師治療,也找中醫服用鬆筋活骨的藥方,但這幾年也許是肌筋膜負荷量已達臨界點,有時治療後沒幾天就又嚴重疼痛,有時鎮痛效果不明顯。種種治療上的挫折,讓他對自己手臂的症狀已不抱期待。
由於武正先生是我的牙科患者,所以當我發現下顎牙套疏通肌筋膜的作用後,我便馬上製作一副讓他配戴。約莫一個月後當他牙科復診時,我詢問他的配戴反應。武正先生告訴我他每天晚上看電視時就戴著咬,咬了一陣子後,他發現自己工作時手肘的耐受度好像越來越高。以前可能採花採個10幾分鐘就因為肘臂痠麻,得停下來甩一甩手讓痠麻感褪去後,才能再繼續採。但現在竟然一採就可以持續一小時以上,而且還不覺得手有異狀。另外,他也感覺他的腰改善很多,以前只要彎腰採完花後,腰完全挺不起來,得用兩隻手扶著腰慢慢挺起來,動作就如同七、八十歲的老爺爺。但現在摘完後,只覺得腰部肌肉有點緊緊的,輕輕揉一揉就能恢復常態。整體來說,他覺得自己肩臂與腰比較不容易受傷,以前可能只要做特定動作時,就會感覺像閃到的抽痛感,但這陣子這些情況都不曾發生。更特別的是,武正先生覺得他今年冬天身體特別輕鬆,去年只要一溼冷就犯的筋骨老毛病,今年幾乎都不見了!
經過半年後,當我再次調查武正先生身體的狀態時,他說除了右背膏肓處偶爾還會痠痛外,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只要咬了牙套後,就能很快恢復。到目前為止,他都沒有再因為手臂肌腱發炎去針灸過,也覺得不用再吃中藥。更引起我注意的是,他反應帶下顎牙套讓他覺得睡覺時身體更放鬆,很容易就能入眠。
長久以來,他睡眠狀態非常差,整夜都像沒睡一樣,要不就是不斷在作夢,要不就是一下子就醒。由於這種近乎失眠的情況,所以他每天一醒來都會偏頭痛,幾年來毫無例外。但戴下顎牙套後,他感覺自己能睡得很深沈,就算有時只睡四小時,醒後也會覺得有睡飽而精神充足。讓他自己更驚訝的是,他多年來起床時偏頭痛的症狀再也沒發生過。這個反應讓我觀察到肌筋膜與睡眠狀態的關係,透過疏通肌筋膜,睡眠時身體會更趨放鬆、安穩,如此夜晚身體修復機制便能健全運作,進而提升醒後日間的生理與精神狀態。
個案五:肌腱炎
治成師傅是一位26歲相當年輕的餐廳廚師。
由於經常應付大量訂桌的筵席,每每一站上爐台,就得炒上百份的料理。據他說,每個鐵鍋基本上就有3公斤重,如果每次又炒上十幾人份的飯菜,接連幾個小時炒下來,手肘臂與肩膀真的吃不消。幾年前,治成師傅就因為左肘臂痠麻不已,而去接受復健治療。物理治療師診斷他手臂的症狀是肌腱炎,目前主要治療方式就是透過電療、熱敷來緩解不適,並讓手臂多休息。在無法擱下工作的現實下,治成師傅只能每次手臂酸痛發作時,就去找復健師平緩肌腱的發炎狀態。
適逢歲末年初,治成師傅廚房的工作量激增,導致某日他整條左手臂劇烈疼痛,只要稍微一碰到,就像被燙到一樣痛苦難耐。這種狀態讓他當晚根本無法休息,就算只躺右側,左側仍感到脹痛不堪。
隔日,治成師傅電話中跟我提及他左臂肌腱炎的困擾,我告訴他也許可以試試咬下顎牙套調整肌筋膜的方式。廚房在忙的時候記得戴半側牙套咬一咬,晚上睡覺就換另半側戴。過了兩天後,我打電話去關心他手臂的狀況,結果他說第一天晚上戴了後,至少可以翻身睡,左手臂刺痛的感覺消除了一大半。待隔天工作的時候繼續戴,沒想到左手臂出力時很少再有抽痛感,發麻的程度也大幅降低。連續戴兩晚後,隔天醒來,他說他左手臂又恢復到正常狀態,可以輕鬆彎曲抬舉,握緊使力也沒有疼痛的感覺。對照之前痛到得去電療的情況,這種只靠咬牙套的變化讓他自己非常驚訝!
現在治成師傅只要在廚房工作時,就習慣用咬牙套的方式來保養自己的手臂,晚上睡覺時就換戴另外一側來協調肌筋膜的平衡。到目前為止,治成師傅未再因為肌腱炎發作去做電療,雖然偶爾還是會有肌肉疲勞的感覺,但只要晚上戴牙套修復後,隔日工作時又能恢復輕鬆的狀態。治成師傅的案例讓我確信,在工作量負荷大的情況下,若能隨時透過下顎牙套做即時的調整與修復,肌筋膜上的壓力就能容易疏發,整體的平衡度也較容易回復,以此避免局部壓力一直累積造成發炎症狀。
個案六:夜間小腿抽筋、老花眼
美子女士是位51歲的餐飲業主管。近一、兩年以來,她幾乎每晚睡覺時,都會犯上許多年逾半百者都有的症狀:小腿後肌肉抽搐。
這種抽搐整晚會間歇性地發生,每次一發作時,她整條腿的肌肉就會發硬僵化,再加上足筋猛地收縮造成劇烈疼痛,使得她的腳根本動彈不得,得起身按壓並伸展腿部,造成睡眠變得非常片段。除此之外,美子女士也為視力退化感到憂慮,前幾年中距離的事物她都還能清楚看見,但今年她老花眼的程度更加嚴重,連電視遙控器都得拿離到手臂遠處,才能看到遙控器上的字。
由於美子女士每日在餐廳工作時間長,因此我建議她在備餐與休息時就要戴一側下顎牙套,晚上睡覺時再戴另外一側。才經過一晚,隔日我詢問她夜晚腳抽筋的症狀時,她驚奇的告訴我,她昨晚腳好好的,沒有任何抽痛或僵化的情況!
這是她這一年多來,頭一次晚上可以不用半夜再爬起來拉腳筋!隔了一周後,當美子女士來診所告訴我她身體產生的變化時,我聽到令我耳朵豎立的回應!她說這一星期來,她不但腳都未再抽筋過之外,讓她感覺差異非常大的是,她老花眼的症狀竟然明顯地改善了!以前她都得特意將遙控器拿遠看,但這幾天只要遙控器拿在手上,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字,不用伸得老遠也能看得很清楚。
聽到這個變化,我馬上又回去看了肌筋膜的系統圖,瞭解到這並非偶然。
我們的眼球,其實是靠肌肉、筋膜與韌帶繫於眼窩,而這些結締組織又與後頸肌筋膜相接。由此來看,我們的眼球受肌筋膜系統圍繞,因此若刺激肌筋膜系統的話,也能激活眼肌調控的能力,讓眼肌更富彈性,進而使老花眼眼肌疲乏的症狀改善。所以,美子女士咬下顎牙套改善視力的成效,與她腿部不再抽筋的原理一樣,都是肌筋膜被疏通的結果。
眼球,其實是靠肌肉、筋膜與韌帶繫於眼窩
有意思的是,又隔了一個月後,當我再電訪美子女士時,她告訴我這陣子她晚上腳又開始抽筋了,看遙控器也開始模糊不清。我驚訝情況反轉,追問她最近配戴的情況,沒想到她告訴我由於下顎牙套被她孫子玩到弄丟,已經一、兩個星期沒有戴牙套。聽到這消息後,在請助理加製一副牙套給美子女士之餘,我心想這又是一個有無配戴的具體對照實驗,讓我對下顎牙套的功效更加確信。
個案七:懷孕與產後腰痛
佩詒與翠玲是兩位30多歲的媽媽,由於懷孕與生產的關係,兩位因此都有腰痛的問題。以佩詒來說,懷孕期間每早當她起床醒來時,第一個感受就是腰部酸痛。由於擔任國小教師,往往教到下午的課程時,她就會感到腰痠而很難將腰挺直。另一位翠玲則是生產時腰部有傷到,導致分娩後腰椎部位特別疼痛。此疼痛持續至今約莫兩年,每當入睡後,她的腰就彷彿像被針刺到般產生劇烈疼痛,早上醒來時也是如此。
在經過輪流咬左、右兩側的下顎牙套後,僅僅一、兩天的時間,佩詒與翠玲都自覺腰痛發生的頻率與疼痛程度都明顯降低。不到一個星期,她們告訴我整天腰椎都沒有再產生異樣感,不管是日間工作期間,或是入睡起床時,腰部痠麻疼痛的感覺幾乎消失無蹤。不僅如此,佩詒更觀察到自己腰部的耐受度更高,以前可能教了一整天的課後,腰部就會累到得坐下來靠背休息。但現在就算下課返家後,腰部仍能輕鬆不緊繃。這些只不過一周所產生的變化,讓兩位媽媽頭一次感受到,腰部恢復到懷孕生產前的無負擔狀態。
個案八:膏肓痛
39歲韶霜小姐是位婚紗業者。這五年以來,她都為俗稱的「膏肓痛」苦惱不已。此疼痛位於背部兩肩胛骨之間,也就是中醫穴位「膏肓穴」的位置。
韶霜小姐說,她每天都備受這種膏肓痛干擾,不管是起床時、工作時、居家活動時或睡覺時,有時甚至只要一呼吸,就會感到胸背部之間痠疼刺痛。彷彿無時無刻,這種痛都如影隨形地跟著她。
一直以來,韶霜女士都以為這是她工作壓力所導致。但我卻發現,她膏肓痛的問題不只在肌筋膜,還包括她呼吸的方式。我觀察到她有時會作深吸氣的動作,呼吸時胸廓與肩膀經常會起伏明顯。這種抬舉、擴張胸肌的呼吸方式,很容易讓上半身的呼吸肌過度作功。
韶霜小姐每日不管是處理婚紗攝影工作,或是家裡雜務工作,都已大量活動胸背部的肌肉,這些部位的肌肉與呼吸肌群正好重疊。如果此時呼吸動作再擴張肌肉,就會使呼吸肌群過勞,導致此部位只要稍微一動到,就會產生痠疼刺痛的感受。
也就是說,在每日呼吸高達兩萬次的情況下,韶霜女士若經常處於過量呼吸的模式,那她每日呼吸肌群的作功就會增加上萬次。經年累月下,就算是韌度再高的肌肉,也會因此疲勞不堪。
因此,我建議韶霜小姐除了戴下顎牙套舒緩肌筋膜之外,更要徹底改變自己的呼吸模式,改用以縮胸呼氣為主的減量呼吸,以此降低呼吸肌群的作功。沒想到,才不過執行一天「縮胸、長呼、無吸」的呼吸法,以及整天輪流配戴左、右兩側的下顎牙套,隔天韶霜小姐就興沖沖地告訴我,她的膏肓痛竟然不見了!只短短一天,就讓她長達五年以上的背痛完全消失,這連我自己都難以置信。
但透過韶霜小姐症狀的改變,我更清楚認識到擴胸腹呼吸對呼吸肌群的傷害。
正如同前章呼吸法所提,對呼吸肌群最好的呼吸方式,就是縮胸呼氣、吸氣不動,換氣時讓大氣壓力自然而然地把空氣壓進胸腔。
這種方式不但幾乎不會拉扯到呼吸肌群,也會大幅降低身體的氧化傷害。
在移除呼吸肌經年累月的過勞傷害,並同時刺激肌筋膜疏通阻滯部位後,韶霜小姐終於能擺脫多年來背部刺痛的陰影。這一切,不過是掌握身體運作原則,利用簡單的呼吸方法與用具就能自主改善。
個案九:手麻、腰痛、足底抽筋
宜玲小姐是我診所的跟診助理。來診所工作之前,她因為前一份工作長期久站傷到腰椎,至今十幾年來,都會因為腰痛而無法久站或久坐,晚上睡覺更因為腰痛而睡不好。此外, 從她生產後到現在將近二十年來,每隔兩、三天,她晚上都會因為雙腳接連抽筋而痛醒,有時這種痛甚至會影響到她早上騎腳踏車的動作,讓她覺得騎車時小腿與足底特別緊繃。這幾年來,由於宜伶小姐經常得幫我修調牙模,她發覺自己手臂很容易就發麻。有時修到第二、三副時,我就會看到她必須甩手放鬆手臂,一問之下才知道她只要右臂維持在同樣動作幾分鐘,整條手臂就會開始痠麻。這些種種肌筋膜疼痛的症狀,讓我在研發下顎牙套的初始,就立即讓宜伶小姐配戴試驗。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宜伶小姐配戴的第一天,就有立即的反應產生。我請她修調牙模時就戴上單側下顎牙套,沒想到她才咬個十幾分鐘,就覺得自己右手臂肌肉比較輕鬆,一連修到第三副牙套時,都沒有因為手痠麻而必須甩手。這種讓肌肉耐受度提升的效果,讓初期觀察下顎牙套作用的我感到非常驚奇!持續配戴四、五天後,我詢問她腰痛與足底抽筋的情況如何,結果宜伶小姐自己也很訝異地告訴我,她這一兩天來,腰部舊有的痛點不見了,晚上也沒有再因為腳抽筋而醒來。十幾、二十年來的疼痛、抽筋的問題,竟然不到一周就能改善,我只能說肌筋膜系統的恢復能力超乎我的想像。怕這種改善只是短期的效應,我請宜伶小姐務必持續配戴。戴到目前差不多半年了,她說她腰椎部位沒有再痛過,對夜晚腳會抽筋這件事,她甚至感到很陌生,因為半年來都未再抽筋過。
就是因為如此明顯的效果,讓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探究這其中的道理。
而肌筋膜系統運作以及下顎咬力刺激的原理,是我目前認為最符合生理邏輯、可信的學理解釋。
個案十:板機指
曉菁小姐是我診所的櫃台助理。她的例子讓我驚奇,下顎咬力的刺激可以傳遞到手指,改善傳統復健沒輒、症狀容易復發的板機指。
曉菁小姐在我診所工作已五年多,這幾年來,她一直習慣用左手食指抽病例。由於每一櫃病例表頗沈重,所以她食指都得用力壓扯,才能將表格抽出。久而久之,就演變成手指關節一彎便卡住、一動就疼痛的板機指。面對這種手指肌腱發炎的症狀,坊間除了採取熱敷、按摩的作法外,另外就是開刀。由於害怕侵入性手術對手指肌腱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曉菁小姐只好每天透過按摩方式舒緩手指肌腱,但效果仍舊不彰。
與宜伶小姐相同時間配戴試驗,曉菁小姐的手指初期並未有特別改變。直到一個多月後,閒聊間我們提到一些下顎牙套的個案反應,她默默地摸著自己左手食指關節,倏地發現自己長久以來的板機指,這陣子都沒有再卡住或疼痛!只見她自己驚奇地說:「不見了,不見了耶!真的一點都沒異樣感了!」至今半年過去了,曉菁小姐的板機指未再發作過,並常常自喃她的板機指「好得令人覺得莫名其妙」!只能說,當我們採用使身體回覆平衡的治療方式時,痊癒系統就會自發性啟動。透過下顎隨時隨地「咬」的刺激,肌筋膜系統便無時無刻都在疏通凝結處。就算凝結點再邊緣,生物電都會使命必達,讓疼痛感的緩解消融。
全文乃作者原著,引用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註明出處。
1. Michael Haake, Hans-Helge Muller, Carmen Schade-Brittinger et al., German Acupuncture Trials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rch Intern Med. 2007; 167(17):1892-1898.
2. 村津醫師所提出的「齒臟」理論,在於他認為牙齒是一種與中樞神經系統連結的「器官」。如果牙齒出狀況,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各項機能就會失衡,而產生各種不明怪病與身體不適症狀。根據此連結角色,「齒臟」理論更進一步發展出每一顆牙齒如何對應到全身器官。然而就我診治牙齒的臨床觀察,我認為牙齒並未具備如此敏感且足以影響全身器官的感應作用。我經常為了消除過強的咬力,而將牙齒高度削去不少,如果牙齒是連結全身的感應器,那被我調整過咬合的患者應該身體會出狀況,但目前並未有此現象。另外,許多缺牙的人,也不會因為缺乏牙齒的感應而身體出現問題。我認為「齒臟」理論的問題在於,牙齒與神經系統和器官的對應並非絕對,咬合要調整的標準也因人而異且因時制宜。在只是現象相關且條件變異大的情形下,認為牙齒具備影響全身機能的感應機制,此因果推論稍嫌武斷。

arrow
arrow

    美國yoyo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