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寧照護~健保有給付
安癌症末期病人的心理需要
一九六O年代精神科醫師庫柏樂.羅絲(Kubler-Ross)的著名著作《死亡與瀕死》(On Death and Dying),
將臨終病人的心理狀況分為六個階段:震驚、否認、憤怒、憂鬱、討價還價、接受等,曾一度膾炙人口;
但事實上末期病人的心境常是矛盾錯綜複雜,無法用這樣乾淨俐落的階段式來描寫。
例如病人即使已經接受了死亡降臨的事實,有時候仍須暫時否認,讓自己再懷著希望。
18 頁的圖表描畫末期病人的心理狀態,以及其矛盾錯綜複雜的現象。
癌症病人的心理需要有其「個別性」,不能一概而論,但一般而言,下列十項是通常常見的情境。
病人始終有「不確定感」(Uncertainty),
有人想要確知,有人卻寧願保持「不確定」:
末期病人不知明天將怎樣?死亡時會有痛苦嗎?死後到哪裡去?等等的「不確定」,若病人寧願保持這「不確定」以便保持希望,就不應該破壞他的希望;
但若病人發出疑問,想要減少他的「不確定感」,則在他準備好時,婉轉溫和地回答他,太直率及魯莽的回答是殘酷的。
但若病人要知道,卻一直被欺騙,也是殘酷的。
例如當病人問醫生或家屬:「我是不是活不久了?」此時不要用一句話就將病人的問題壓下去,如:「不要胡思亂想」或「您會好起來的」,
最好的方式是再探查病人的感受與想法。
如果病人自己早已確知病情,並希望有所準備,則應該分享病人的感受,婉轉的回答問題,他的癌症已無法醫治,但還有多少日子卻不是任何人能知道的,如果他想準備或交待後事就可以平安地去做,這種方式可以為病人帶來平安及減少孤獨感。
過去未消化的恩怨情結浮上心頭
尤其是知識較高,社會地位較高的人,平常用理性壓制他的情緒,等到臨終時,力氣衰弱,沒有能力再用理性來壓抑,那些陳年舊帳就會冒出來擾亂病人的平安;
此時需要讓病人儘量發洩他的情緒,如果有未消化的人際衝突,而此人還找得到的話,請他來到病人前再處理舊怨,握手和好,能使病人再度獲得平安。
害怕成為家人的累贅與負擔
家中有一人患末期癌症,全家都會歷經一場風暴,家人心力衰竭,困難頻生,若再加上經濟問題,則更嚴重。
如果病人感受到因為他的緣故,使家人都不安寧,有時會希望自己早日解脫,而使家人恢復常態生活。
此時家人需要向病人再保證,他是全家最鍾愛、重要的人,他們能照顧他就感到無比的幸福,如此才能減輕病人的歉疚感。
害怕失去自主能力而任人擺佈
在台灣有一特殊文化,即病人常自己做不了主,都由家屬替病人決定一切醫療方式及生活結構。
病人有時怕傷家人的心,也就順從家人的主張。
但家人的決定與病人意願相左,會帶給病人很大的苦惱。
要幫助病人獲得心理的平安,最好還給病人自主權,讓他選擇他所願意的治療方式(包括是否用中藥,用何種中藥等)、照顧場所(在醫院或自家),及日常作息。
病人會有突然之間被淹沒,無法再承受的感覺
人在長期的壓力環境下,常會有此種感受。末期病人在症狀明顯、身體衰弱會時會有一種崩潰感,一時地想放棄,沒有力氣再奮鬥了;
這時最好的照顧是靜靜地陪伴,聽他訴說,鼓勵他以哭泣發洩,病人自然度過低潮,再繼續走前面的人生路。
害怕孤獨
末期病人會害怕孤獨,特別是渴望關係親密的親朋好友陪伴,如果家人忙碌於上班或上學,病人常整天眼巴巴地等待、望眼欲穿。
有親人陪伴在旁,會使病人獲得極大的安慰。
親人不只陪伴在旁,最好能與病人深度溝通,分享病人的感受情緒及思想。
因此當病人表達他的感受、情緒及思想時,不要將之切斷或阻止他訴說,否則病人會有不被了解的孤獨感。
末期病人與家屬之間真誠深度的溝通,常帶給雙方滿足的經驗,而能使生死兩無憾。
捨不得及放不下心愛的人
臨終病人最難捨的就是他心愛的人,尤其是不能照顧自己的親人,如年幼的子女及年高的父母,真是情何以堪;所以最好協助病人將他所不放心的親人生活做一妥善的安排。除此之外,用宗教信仰也可以協助病人,如將不放心的親人交托上帝照顧或佛祖保佑。
希望交待未了心願
臨終病人的心理有點像在年終歲末時一樣,要把房子清理一番,把舊帳及未作完的事做個整理,把債了一了。臨終病人因為知道來日無多,不能再等待,極欲了卻心願,家人親友們應該儘可能地協助病人完成心願。
希望交代遺志及遺物
如果病人的家屬能靜靜聆聽,不壓抑及打斷病人,多數臨終病人會想交代遺志,包括他所希望的喪葬儀式、遺產的分配及對家人的遺言交代,這樣作會使病人覺得心安理得無遺憾。
臨終時病人將自己所有物分贈給所喜愛的親友,讓他們日後能「賭物思人」,會是一種很滿足的經驗,因為他在人世擁有意義的人際關係,也不枉此生了。病人分贈遺物時,接受者應很高興地接納,物質代表了一份深摯的人情,彌足珍貴。
道別
當病人準備好向世界及他所愛的人道別時,他已獲得心靈的平安,接受死亡的現實了。
道別有公開及含蓄的方式。
公開的方式如最後一個生日邀請至親好友共度,或寫信向親友道別;
含蓄的方式則如在托孤或交代後事中透露。
本文摘自《曇花一現,美善永存—癌末患者的心路旅程》作者:趙可式教授
留言列表